在當前的水產養殖過程中,解毒已經成了養殖的必要環節,定期解毒是維護水體穩定、保障動物健康的一種有效手段。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已經詳細論述了養殖過程中毒素的來源和常見種類(藥物殘留、化工污染、藻類毒素、氨氮、亞鹽、硫化氫、重金屬等)。針對這些毒素種類,從業者及養殖者都在不斷的開發、改進和完善去除這些有毒物質的方法,因此,水體中這些毒素的去除或轉化為無毒物質的方法便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目前,水產養殖用品市場充斥著各種宣稱解除水體毒素的產品,但養殖者缺乏對毒素的認識,以為用過解毒產品就算做了解毒工作,便有了心理安慰。這些解毒產品是否真實有效我們暫且不論,但在養殖過程中,僅僅是簡單的處理水體中毒素是遠遠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解毒。
作為一線養殖者,最終收益是與水產養殖動物的健康生長息息相關的。水產養殖動物出現中毒現象,往往是因為體內毒素蓄積到了一定程度才引發的中毒現象,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水產養殖中常會見到這樣一種現象:對水體中的毒素解了很多次,但養殖動物仍然呈現中毒狀態,沒有好轉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養殖動物中毒了,但體內毒素沒有解除和排出。
其實,對于水產養殖動物來說,體內毒素的解除和快速排出才是首要的、更值得關心的,這直接決定了養殖動物的健康和最終的養殖效益。體內毒素的存在直接影響著動物的正常代謝、生長和發育等,它關系著水產養殖動物的存活率和養殖的成敗,因此,解除毒素應先從水產動物內部入手,減輕毒素對水產動物機體的傷害,減少損失,之后同時解決體外環境中的毒素。很多養殖者可能只注重了水體中的毒素的解除而忽略了體內的毒素殘留積累,從而導致解毒效果不明顯,動物中毒癥狀沒有明顯緩解。
肝臟是水產動物最大的解毒器官,通過氧化、還原或水解和結合作用等對毒素進行化學修飾,使毒素解除毒性并利于排泄,但肝臟的解毒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體內產生的或由外界進入體內的毒素過多,超出了肝臟的解毒能力,仍然會發生中毒現象。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外部輔助產品來保護肝臟、增強肝臟的解毒排毒能力,例如眾合發公司的天の素1號(圖1)。

很多養殖者對眾合發的解毒100都很熟悉、很認可,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解毒100是針對水體環境中各種毒素的,而天の素1號是針對動物體內毒素殘留蓄積的,它們是一對黃金搭檔,一個主外,一個主內。天の素1號是由純天然植物經特殊工藝提取加工而來,它是一款既可內服又可外潑的排毒保肝產品,最突出的功能是將體內毒素化解并快速排出體外,它能直接通過鰓部和體表進入體液循環,發揮功效(圖2)。

相對于內服給藥過程,外潑解毒更為直接、快速,解決了中毒后不攝食和攝食后因“首過效應”即經胃腸道和腸粘膜代謝等帶來的損失等問題。
此外,肝臟還是水產動物重要的代謝器官、最大的消化腺,它在水產動物的健康、生長、發育、代謝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發揮著代謝、消化、免疫、膽汁的分泌與排泄、產生凝血酶原等多種功能。因此,要想水產動物長得快、產量高且發病少就必須定期使用排毒保肝產品,因為對于水產動物而言,中毒往往不是指動物短時間大量接觸毒素后的急性中毒反應,而是長期低濃度接觸毒素的慢性中毒,此過程緩慢持久,危害更大。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的藥物、水處理劑及產生的殘餌和養殖動物的排泄廢物的累積,使得水產養殖動物長期接觸有毒有害物質,這些毒素在進入動物機體后,通過生物轉運和生物轉化過程,發揮毒性作用,損害機體正常的組織及其生理機能,使養殖動物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現象,直接影響養殖動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導致養殖效益下降。所以,解毒不能僅僅是一個應急措施,而應該成為水產養殖日常管理中必需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