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7日,國內首座無人智能可升降試驗養殖平臺“哨兵號”裝船,10日運達距離威海60公里的黃海冷水團目標海域,14日該平臺海上運輸、安裝和魚苗投放順利完成,試驗工作正式啟動。

該項目由威海海恩藍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立項,舟山海王星藍海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投資、設計和工程管理。
舟山海王星藍海開發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阮林熙告訴UCN,這座圓柱形網箱高16米,直徑5米,測試階段投放了約2,000尾大西洋鮭魚苗。“我們的魚苗由東方海洋提供,魚苗平均規格在1公斤左右。我們準備在黃海海域養殖3-4個月,到了十月份,就可以達到上市規格(4公斤)。”他說。
目前這個試驗項目,是該公司發展2萬噸大西洋鮭深遠海養殖產業的第一步。去年青島漁博會期間,海王星藍海公司創始人王翎羽先生告訴UCN,他的企業準備建設8個三文魚“海王牧場”,總投資10億元。
“挪威和中國已開始投建大型深遠海網箱,許多從事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和服務的海上工程公司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王翎羽說,“我們正積極尋找項目投資者,我們提供專業知識和設備,最終目標是為中國發展深遠海養殖產業。”
據阮林熙介紹,在項目的第一階段,“哨兵號”試驗養殖平臺共投資600萬元。“第一期是公司獨立投資,其他的合作伙伴為我們做了支持性的工作。”
中國政府對深遠海養殖業的支持力度很大,企業可以申請多種政府補貼和補助金,最多可覆蓋20%項目成本。
“我們會拿到好幾筆政府金,最快的一筆資金大約1,700萬。”阮林熙透露,海王牧場項目補助已獲批,資金已從中央政府下達到地方政府,公司將在項目第二階段拿到這筆資金。
阮林熙表示,第二期項目將比第一期大很多,養殖地點還是在黃海冷水團區域,但容量將達到6萬立方米。“我們已開展了第二期項目的基建工程,預計今年10月份新網箱將下水。”
中國深遠海養殖
為證明三文魚深遠海養殖的可行性,中國下了很大決心和成本。
去年,首個國產深海漁場“深藍1號”在黃海下水,7月份這口網箱投入了20萬尾三文魚苗。當地媒體報道稱,養殖期間三文魚表現良好,生長速度和存活率都比預期理想。因網箱設在黃海冷水團區域,深水溫度常年穩定,冷水魚平安度過了一個夏季。
但在今年四月份,該網箱因受腐蝕和其他環境影響,被拖回威海港口維修,三文魚被移到別處。盡管如此,許多業內人士仍對黃海冷水團三文魚養殖充滿信心。
東方海洋,中國唯一的陸基三文魚養殖公司,為“深藍1號”和“哨兵號”等深遠海三文魚養殖項目培育魚苗。去年11月份,該公司大西洋鮭養殖項目經理江鑫曾告訴UCN,黃海水深較淺,夏季表層水溫高達26度,隨著水深增加,水溫急劇下降。距離水面30米的冷水團水溫可維持在6-12度,且常年穩定,為大西洋鮭養殖創造了穩定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