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推介20個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姜堰家庭農場服務聯盟成為江蘇省唯一入選的案例。
據了解,為總結推廣各類服務主體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典型經驗,進一步發揮典型模式的引領示范作用,農業農村部在面向全國征集和各省推薦的基礎上,按照可學可用、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遴選確定了第一批20個典型案例。
近年來,姜堰區在培育家庭農場過程中,創新思路,統籌規劃,先由村集體牽頭組建村級為農服務綜合體,提供農機具存放和維修保養、糧食烘干、農資儲存配供、技術咨詢培訓等服務,解決了家庭農場農機具存放、糧食烘曬、農資倉儲等用地難問題。
2014年,該區制定了以5000畝為服務單元、全區布局100個為農服務綜合體的建設規劃,計劃5年建設到位。2018年,姜堰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86億元,建成為農服務綜合體101個,建設農機具庫6.36萬平方米、糧食烘干房3.18萬平方米、投入品倉庫2.35萬平方米。
接著,姜堰又在每個鄉鎮優選1至2個地理位置優、服務組織全、輻射能力強的為農服務綜合體,吸納家庭農場、種植農戶、農機植保合作社、農業服務企業、銀行保險等主體聯合組建鎮域性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全面提升為農服務廣度和深度,解決了“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問題。
目前,該區16個鎮(街)已組建家庭農場服務聯盟20個。
姜堰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國斌說,服務聯盟立足糧食烘干、農機具存放、集中育插秧、統一植保、農資配供、糧食統銷、農技培訓等七大基礎服務,著力拓展金融、保險、電商、勞務、品牌創建等五大特色服務。如服務聯盟與家庭農場等簽訂種植訂單,提供優質良種,糧食購銷總公司以高于市場價收購后專倉收儲、適時銷售,銷售獲得的收益再進行二次分紅,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聯盟成員參與的產業化聯合體,今年僅優質專用麥訂單就達3萬多畝,畝均增收約70元。
農業服務聯盟的建立切實降低了家庭農場主的生產成本。“入盟后,平均一畝田可以降200元成本,我現在承包150畝地,每年減少3萬元成本。”正在農業服務聯盟檢修收割機的小楊村農場主衛中黨開心地說,加入聯盟后,自己不僅無需再另外興建曬場、農機庫,而且還能以很便宜的價格從聯盟采購農資、烘干糧食。另外,2018年秋收期間,聯盟牽頭實施的機收費每畝60元、烘干費每噸140元,均比市場價低20%以上。
小楊村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盟主衛澤明感慨地說,服務聯盟彌補了家庭農場和種植農戶缺乏全程社會化服務的短板,促進了生產主體和服務主體抱團發展,實現了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小楊村聯盟現建有455平方米的機具中心、910平方米的育秧中心和659平方米的烘干中心,包括為農綜合服務、農機、植保、糧油產銷4個合作社,以及農資統一配套、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智慧農業應用示范、金融支農保險保障4個服務點。
服務聯盟還讓家庭農場和種植農戶在交流中學習、在觀摩中體驗,快速推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僅用3年時間,姜堰區南粳9108優質水稻的種植比例就提升到86%,稻谷售價每公斤高于普通品種0.5元,畝均增效近300元;自走式噴桿植保機新增500多臺,基本實現全區應用全覆蓋;新增糧食烘干機616臺,全面解決糧食烘干問題,確保糧食安全;精確定量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生物防治、稻田綜合種養等技術得到快速應用,科技貢獻率達到68%。
該區還通過服務聯盟輻射帶動,催生了一批“稻麥+”高效種養模式,全區稻田養魚(蝦)、養鴨面積達8600多畝,“規模養殖+家庭農場”、“有機肥+生物農藥”等生態循環模式實現常態化發展,減藥減肥不減產技術多點位示范,去年藥肥同比減施8.8%、5.2%,有效控減了農業面源污染,提高了農產品質量水平。目前,“姜堰大米”已入選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