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棚里養魚種菜,這樣的養殖模式你聽過么?在黃興鎮長沙縣宏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殖池里,魚和蔬菜相互共生,不光提高了產量,還能節水節肥,綠色無公害。
在黃興鎮長沙縣宏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殖池里,魚和蔬菜相互共生,不光提高了產量,還能節水節肥,綠色無公害。
近日,記者來到大棚,溫暖濕潤的空氣撲面而來,滿棚的碧綠闖入眼簾,種植槽里的蔬菜長勢十分喜人。仔細觀察,一條條小魚在小池里慢悠悠地游動,魚在菜中長,菜在水中生,伴著潺潺流水和諧共處。
負責人鄧乾告訴記者,“魚菜共生”養殖模式的奧秘之一,就是用富含抗菌肽的環保昆蟲黑水虻做魚飼料,可以有效提高魚的免疫能力,改善存活率、魚肉品質和口感,同時魚產生的糞便來養菜,達到菜不用肥、魚不用藥的作用,大大減少了種植、養殖過程的環境污染,實現了零排放,是一種可持續循環型的低碳生產模式。“菜種在池子里,可以改善水的水質,吸收水里過剩的營養物質,我們還通過投放益生菌來降解魚糞,調節水體,保持水體清潔,實時檢測水體氨氮、溶氧量,投入適量微量元素。”
今年8月份,在長沙縣現代農業創新示范區管委會(以下簡稱縣示范區管委會)的支持和指導下引進了這個生態循環大棚,到目前為止,已經售賣了第一批次的蔬菜。因為綠色健康,口感脆嫩,蔬菜價格較市場上貴2-3倍,預計一年可生產10個批次;而這個占地150平方米、水體積達210立方米的魚塘,每立方米可養殖成魚約70公斤,一年可養殖四個批次。
縣示范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也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有效方法。它把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長。
據悉,今年以來,縣示范區管委會按照縣委、縣政府發展美麗經濟與高質量農業的要求,根據現代都市農業定位,在農業產業方面做了很多創新嘗試。通過引導農業項目加大對智慧養殖系統的技術投入,不僅能促進農業科技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推廣,也為推進長沙縣智慧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