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個漁業水下清污機器人研制成功正式投入使用,這將徹底解決我國水產養殖行業庫底廢淤清理難的問題,為進一步改善養殖水質、保護養殖業水系生態提供技術支持。
記者在尼勒克縣天蘊三文魚養殖基地看到,經過兩天的調試安裝后,這一外形神似坦克、自重400多公斤的“大家伙”正式下水作業。
通過屏幕可以看到,水下清污機器人很快潛入39.2米深的水下開始作業。5分鐘后,啟動自帶泵機,將庫底的魚類糞便、殘餌和庫底淤泥抽到過濾池進行過濾。
新疆天蘊三文魚養殖基地技術負責人李春雨說,這個糞便收集上來以后,全部運到岸上進行干化、晾曬,然后發酵做成有機肥,用于有機農產品的一些生產。以前的那種糞便收集,只能夠達到百分之六七十,而現在這套設備可以做到百分之百地清除。據了解,水下清污機器人可以在水下行走、拖動收集管,精準發現水下廢棄物,并將這些廢棄物收集到水面制成有機肥,實現水底廢棄物無害化循環利用。一直以來,國內水產養殖行業大多采取微生物修復、水生植物修復、富營養化治理等方式提高水體自我凈化能力,但效果并不理想。此次首次研發成功的水下清污機器人最深可以潛入100米下的水底,每小時清污30至40立方米水體,而水面只需要一個人操作,就可徹底解決水產養殖行業中庫底、水下廢棄物處理難的難題。
農業農村部全囯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胡紅浪說,在國內,這種漁業水下清污機器人可以說是全國第一個。漁業水下清污機器人把一些智能化、信息化的技術,跟它的自動化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典范,并具有一定的示范價值。(出處:伊犁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