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為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出現了新冠肺炎病例的原因,讓新冠病毒再次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這次病毒再現的地點是新發地的海鮮市場,主角是三文魚。由于新發地市場人員流動性較高的特殊原因,使得感染人數迅速上升。北京多個地區都升級為了中級風險,并且中高級風險地區的人員嚴禁離京,部分通往北京的省際客運班線也暫停營運。作為主角的海鮮市場、三文魚,自然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這次出現的地點就是海鮮市場,最初疫情在武漢的爆發地點也是海鮮市場。除了疫情本身之外,病毒的傳播途徑,病毒的來源才我們最關心的。作為主角的三文魚是進口的,病毒來自于國外基本可以斷定。但是誰養殖的?從哪個途徑進口到國內的?中間都經過誰的手?這些問題還不得而知?,F在在荷蘭,已經有人和貓被水貂感染了冠狀病毒,從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來看,病毒的跨物種之間傳播是存在的。
我們該怎么防范病毒?隨著產生的諸多問題,數字化養殖再一次被推到臺前。數字化養殖也許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數字化養殖并不是因為今年的疫情才被大家所關注。早在2018年,由于非洲豬瘟疫情的原因,我國很多地方就開始了數字化養殖探索。
京東農牧在當時就依托京東數科打造了以AI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養殖技術,助力傳統農牧產業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升級。當時整個養殖基地里的所有豬舍,全都部署了基于AI的養殖解決方案。其中包含巡檢機器人,飼喂機器人、3D農業級攝像頭等相關系統和硬件設備。
在智能養豬舍里,巡檢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的在上防軌道巡邏,它們可以精準捕捉豬的數據與喂豬測量體溫,觀察豬的進食量變化。重要的是還有豬臉識別技術。每一頭豬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檔案里面記錄了每一只豬的生長和健康情況。精準地記錄了每只豬的實時信息。有了生產源頭的數據記錄,防御設施自然可以把疫情控制在前沿。
除了養殖業以外,還有種植業。在3月25號騰訊與新希望共同成立了新公司,聚焦農業互聯網,4月10號,阿里巴巴啟動了春蕾計劃,建設數字化養殖基地。這些都已說明。數字化農業將是下一步的重點。而這一次的疫情反彈,也說明了我們對數字化養殖、種植的迫切需求。
農業數字化的全面推廣,還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對食品安全的需求卻越來越迫切。在這場疫情大戰中,病毒為了生存也在不斷變異。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把它隔離在第一線。生活的全面數字化將會給我們未來的生活帶來安全感,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