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近百頭母豬吃飽后,慢悠悠地走下運輸車輛,不緊不慢地跨入它們的“新居”——船山區桂花鎮桂郪村的齊全大數據智能生態立體養殖大樓,開始接受“無人”參與的智能化立體飼養模式。這是全省首個規?;鷳B立體養殖場。
李四海/攝
豬住“電梯公寓”降低與外界接觸頻次
“這9層樓全部啟用后,三天內將有8000頭能繁育的母豬入住,預計年均出欄仔豬達20萬頭。”智能化生態立體飼養場業主,齊全農牧集團的審計部部長郭啟超介紹,這個種豬繁育場總共投資1.3億元,占地面積10畝,為9層樓房式建筑,每層面積為4500平方米,共計40500平方米。
李四海/攝
郭啟超說,“現在生豬也能住上電梯公寓了,大樓每層之間都用寬敞的電梯連通,既方便運輸飼料和藥物,也利于減少人員與生豬的接觸機會。”這棟“樓房式”種豬繁育場是今年開工建設,主體建筑5月底完工,樓內現已配套安裝有智能化飼養設施設備、糞污智能化收集處理發酵系統,以及三套10萬級自動通風換氣系統。
為減少生豬與外界接觸次數,降低生豬被傳染患病的概率。在智能化立體繁育場內的全程可視化遠程管理系統可實現智能監控、智能環控、智能飼喂、智能測膘、智能盤豬、智能估重及智能測溫,盡量減少人、豬、場和設備間的接觸頻次,極大地降低了飼養人工成本,保障生豬安全,提升養豬效益。
立體養豬省地省錢
還解決排污
原有生豬養殖場模式下,不僅需占用較多土地,且飼養生豬產生的糞便和污水處理將花較大成本處理。船山區為解決養殖場用地問題,將規模養殖用地納入土地總體利用規劃,優先安排和解決現代畜牧業發展生產建設用地。結合村規調整,將樓房養殖主體建筑的20畝土地變更性質,便于企業貸款融資,加速產能恢復。
智能化生態立體飼養還能有效解決區域內的養殖糞污面源污染和大氣污染等環境問題。糞污經管網輸送至異位發酵車間,發酵后噴淋秸稈生產成有機肥,用于飼養場周邊的青花椒種植,創造出更多經濟價值。郭啟超說,“糞污作為經濟作物的農家肥,經濟作物也可作為青飼料來喂豬。”
“相較于傳統生豬養殖場優勢明顯,‘樓房式’養豬將節省更多土地和人力成本。”船山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曾波說,樓房式的立體生態養殖,將節約土地90%,還能節約用水達7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該種全新養豬模式通過無抗(生素)生豬的養殖方式,讓進入我們廚房的豬肉品質更高,質量更安全、可靠。
近年來,船山區堅持發展綠色種養循環的生態農業,推進生豬全產業鏈條全面發展,采用科學化養殖方式,改變原有粗放模式的養殖業,采用更精細化的種養模式,以更少的投入換取更高價值回報。按照綠色生態種養結合方式發展,預計今年可出欄生豬55.7萬頭,除滿足遂寧市民需求外,還將大量銷往成渝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