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牧場?我們到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的古城牧場和清水河縣的圣地牧場一探究竟。
古城牧場和圣地牧場都是伊利集團打造的眾多智慧牧場其中的代表,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已完成信息化系統的升級、數字化模型的構建、智能化體系的完善,已成功實現智慧牧場運營管理。牧場人牛比例明顯降低,養殖水平明顯提高,經營效益穩步提升。
智慧化營養飼喂
在奶牛養殖必不可少的飼草料的種植環節,就實現了智慧管理。據古城牧場負責飼養技術的副總經理姚志峰介紹,種植基地將通過伊利集團提供的衛星遙感技術和農業大數據分析平臺,實現飼草料生命周期全過程追蹤分析和科學管理,確保最優質的飼草料種植。此外,牧場所有飼草料的來源、保質期、檢測報告均通過牧場智慧運營管理系統實現追溯和庫存預警管理,確保飼草料的品質和及時采購。
牧場的智慧精準飼喂系統,自動傳感和偏差預警功能保障飼料原輔料適度攪拌、精準投放的同時,實現了設計配方、攪拌配方和飼喂配方的統一,從而輕松實現營養配方的精準投喂。“以前攪料投喂全靠人工,根本無法保障奶牛吃到嘴里的配方不會改變。自從有了智慧管理系統后,自動糾偏報警讓攪料投喂省時省力還精準,奶牛營養攝入有保障。僅一年時間,奶牛單產就提升了6-7公斤。”古城牧場主羅利恒對于智慧管理贊不絕口。
智慧化擠奶分群
智慧管理不僅體現在種植、飼喂等方面,擠奶更是智慧范十足。在擠奶廳,古城和圣地牧場的高端轉盤式擠奶設備讓記者大開眼界,碩大的擠奶轉盤慢悠悠的旋轉著,只需要5-6個人不到10分鐘就能一次完成50-60頭奶牛的擠奶工作。
智能擠奶設備優點諸多,圣地牧場技術場長李振國表示,智能擠奶設備不但擠奶效率高,還可以精準的識別到每一頭奶牛的所有生命體征數據,同時精準計量每頭奶牛的產量和泌乳時間,自動識別牛奶品質并完成分離,通過3D掃描實現奶牛精準體況評分,自動完成牛只稱重。所有數據及時回傳到伊利集團免費提供的數據平臺自動完成大數據分析并形成事件清單,結合奶牛“電子身份證”通過智能識別門完成自動分群,再由工作人員按照事件清單采取對應的工作。全群擠奶完畢后,數據平臺下達指令,啟動擠奶設備CIP自動循環清洗。
“以前擠奶是人動牛不動,現在擠奶是人不動牛動,在保障牛群健康、牛奶品質的同時,不僅省時省力,還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李振國說,現在牧場的1900頭擠奶牛每班只需要6人就可以完成擠奶工作,這在之前30來人都忙碌不過來的。

牧場人員操作智能擠奶設備
智慧化養殖管理
擠完牛奶后,奶牛們都要回到牛舍休息,補充食物,而奶牛生活的牛舍更是福利多多。如自動溫感風扇、自動感應噴淋、自動恒溫飲水槽和自動清糞裝置等智能化設備,通過牛舍環境監測系統進行控制,為奶牛提供一個冬暖夏涼、舒適整潔的環境,既保障了奶牛的健康,也提高了奶牛產奶量。“牛舍所有的管理環節通過智慧管理系統基本都實現了自動化,所有設備都會對牛舍環境自動監測并依據預設程序自動啟動,不再需要人工操作。”牧場工作人員都為此感到自豪。

冬暖夏涼的牛舍
而且每頭奶牛都有一個“電子身份證”,用于牧場各生產環節對奶牛的智能識別與智慧管理,能實時對奶牛的活動量、體溫、躺臥、反芻等數據進行自動采集,再結合產奶量、產奶天數等指標,精準識別奶牛發情行為、健康程度,科學指導奶牛繁育及保健工作的開展。“以前光靠人工觀察奶牛發情效果并不理想,現在通過大數據分析可及時準確找到發情牛完成配種,為此21天懷孕率提高了7%。”羅利恒說,通過大數據分析,已經實現精準識別,準確分群,及時完成預防性保健護理,奶牛的淘汰率也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