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在水溫降低時,讓養殖戶頭疼的病害就是水霉??!水霉病俗稱白毛病、膚霉病,是由水霉科中的水霉和綿霉感染所引起的,多發于冬春時節(12-4月),當水溫低于20℃時易感染此病,其繁殖適溫為13℃—18℃。
一、病發原因
水霉病不是原發性的,是繼發性的,而且需要有傷口做為條件,才能感染水霉,只要沒有傷口就不會感染水霉。具體發病原因如下:
1、魚類體表掉鱗或免疫力低下、養殖密度過高,發生擠壓碰傷;
2、溫度過低,池塘水質較差,魚體浮頭或凍傷;
3、機械或人為捕撈造成機體損傷
4、寄生蟲造成機體損傷
5、營養缺乏引起皮膚病造成損傷
二、典型癥狀
感染早期不明顯,疾病早期基本沒有癥狀,當肉眼能發現癥狀時候,菌絲已經在傷口侵入并向外長出外菌絲,似灰白色的綿毛狀,俗稱“生毛”或白毛病。霉菌可以分泌大量的蛋白酶,機體受刺激后能分泌大量的粘液。直至菌絲一端深入宿主體內,造成發炎和壞死,另一端裸露在體表外,形成肉眼可見的灰白色棉毛狀絮狀物,并粘有污泥、藻類等,俗稱魚類體表“發毛”,嚴重的病魚鰭條損傷,整個體表覆蓋一層白毛。待菌絲繁殖生長加快,會加劇體表皮膚受損,病灶處形成大量絮狀物質,皮膚紅腫潰爛,病魚游動緩慢,背部發黑,往往掙扎游動于水淺表面附近,食欲減退,最后瘦弱而死。
三、預防管理
冬春季的溫度最適合病原菌繁殖生長。因此,尤其要做好防護工作:
1.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魚體抗病力;
2.避免高密度條件暫養時造成魚類擠壓碰撞掉鱗,或在捕撈、運輸過程中盡可能避免魚體受傷;
3.水溫低于15℃時,盡量減少人為操作,防止出現應激反應,導致擦傷或凍傷。
4.經長途運輸的魚種放養前和放養后,及時用3~5%食鹽水或消毒劑進行消毒;
5.親魚人工繁殖受傷后,可在傷口涂抹10%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處理。
四、治療方法
第一,水霉菌在水里無處不在,是消滅不了的,我們只能把環境搞好一點,變干凈。
第二,避免魚體受傷;
第三、要改底,用超級底改王加活性黃金氧潑灑一個月用一到兩次,這樣可以防止魚因底質不好上浮凍傷造成水霉病。
第四,補充維生素,可以內服一些維生素。提高免疫力、搞好肝膽和腸道。用黃芪多糖+營養快線(黃金搭檔VC+VE)+保肝護膽康+漁黃金拌料投喂連續一周。然后,一些亂七八糟的損壞皮膚的藥就不要用了,不要等到長了白毛以后再拼命把毛給去掉,沒用!重在預防!
如果真的要治療提供兩個方案
1、惠康濃縮碘+漁黃金露天氣將冷封口之前用
2、惠康濃縮碘+水霉速康天氣很冷魚已經封口很長時間,非常虛弱且感染水霉病建議用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