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省級市級監督檢查事權 嚴重違法將處罰到人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截圖
根據本次總局公布的《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開展肉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四個最嚴”要求,把肉制品作為食品安全監管重點,著力加強質量安全監管,肉制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不斷提升,但還存在肉制品標準體系不健全、企業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不完整、研發創新和產品品質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
肉制品企業需嚴格落實7項主體責任
(一)嚴格制度執行和人員管理。
肉制品生產企業應當設立食品安全管理崗位,配備食品安全技術人員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需考核合格;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各項制度,主要負責人對食品質量安全全面負責。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
(二)嚴格環境衛生和設施設備管理。
(三)嚴把原輔材料質量安全關。
制定并實施原輔材料控制要求,建立穩定的原輔材料供應渠道和供應商,落實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制度。原料肉應當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鮮(凍)畜、禽產品》(GB2707)以及《鮮、凍禽產品》(GB16868)。進口肉類產品應當有入境貨物檢驗檢疫合格證明,并符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要求。
(四)嚴把生產過程控制關。
加強生產加工過程管理和關鍵環節控制,通過危害分析方法確定生產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關鍵環節,設立食品安全關鍵環節控制措施,并配有相關文件以落實控制措施,如配料(投料)表、崗位操作規程等。嚴格依據GB2760使用食品添加劑,嚴禁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五)嚴把檢驗檢測關。
加強原輔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檢驗檢測,根據原料把關、生產過程控制等情況,合理確定檢驗檢測項目和頻次,保存原始檢驗檢測數據和檢驗報告記錄。
(六)加強貯存運輸銷售管理。
按照《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冷藏冷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公告》(2020年第10號)要求,選擇合規的貯存、運輸服務提供者,查驗并留存貯存受托方的相關證明文件,審核受托方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監督受托方定期測定并記錄冷藏冷凍溫度,確保冷藏冷凍原料的貯存、運輸條件符合安全要求。
嚴格按照《肉和肉制品經營衛生規范》(GB20799)要求,加強銷售管理,需冷凍、冷藏貯存的肉制品的設施和設備應能滿足相應的溫度要求,并做好溫度記錄。
(七)加強食品安全自查和追溯體系建設。
合理劃分省級市級監督檢查事權,最嚴處罰將處罰到人
在加強肉制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方面也提出了五項要求:
(一)完善監管制度標準體系。制定提升肉制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制度文件,修訂完善《肉制品生產監督檢查指南》和《肉制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配合相關部門修訂肉制品生產衛生規范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推動制修訂肉制品質量標準和團體標準,督促企業制定完善產品標準。
(二)嚴格肉制品生產許可。重點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設施設備布局、生產加工控制、清潔消毒、冷藏冷凍和檢驗檢測等項目的審查和現場核查,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進行考核,對符合條件的發放食品生產許可證。積極配合集中行政審批部門加強食品生產許可現場核查,嚴把許可準入關口。
(三)加強肉制品生產經營監督檢查。根據風險分級管理和信用監管情況,制定肉制品生產監督檢查計劃。合理劃分肉制品企業監督檢查事權。省、市級市場監管部門要組織對肉制品生產企業開展隨機監督檢查和異地監督檢查。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重點對肉制品經營者溫控措施落實情況,加大檢查力度。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責令生產經營者整改到位,形成監管閉環。
(四)加強肉制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持續開展肉制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對致病性微生物、食品添加劑、非食用物質等安全性指標開展監督抽檢,對獸藥殘留、動物源性成分等指標開展風險監測。對抽檢監測發現的不合格食品和問題要依法處置,并督促生產經營者整改到位。
(五)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四個最嚴”要求,發現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特別是使用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畜禽肉類、無檢疫合格證明的肉類加工食品,使用回收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加工食品,使用非食用物質的違法行為,實施最嚴厲的處罰,依法處罰到人。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機關。
嚴格落實農批市場 入場進貨、冷鏈相關查驗要求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截圖
根據總局下發的《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落實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查驗要求的通知》,為進一步加強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以下簡稱農批市場)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就進一步落實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查驗要求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具體要求:
嚴格落實市場開辦者入場查驗要求。
農批市場開辦者應當依法依規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對進入市場的食用農產品及其銷售者加強入場查驗:一是向所在地縣級市場監管部門如實報告農批市場基本信息。二是與入場銷售者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議,建立入場銷售者檔案,如實記錄銷售者及食用農產品基本信息并及時更新。三是查驗并留存入場銷售者的社會信用代碼或者身份證復印件,食用農產品可溯源憑證和產品質量合格憑證。四是對無法提供可溯源憑證的食用農產品禁止入場銷售,對無法提供產品質量合格憑證的食用農產品進行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檢測結果合格的方可進入市場銷售。
嚴格落實入場銷售者進貨查驗要求。
入場銷售者應當依法依規全面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對采購、經營的食用農產品加強進貨查驗:一是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二是主動向市場開辦者報告個人及食用農產品基本信息,三是有委托貯存和委托運輸需求的,應當選擇具有合法資格,能夠保障食品安全的受托方。四是利用第三方冷庫貯存食用農產品的,應當索取、查驗第三方冷庫提供者的備案信息,督促其嚴格履行食品安全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責任義務。五是禁止采購、經營法律法規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
嚴格落實冷鏈食品疫情防控要求。
貫徹落實國務院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的工作部署,督促農批市場開辦者和入場銷售者嚴格落實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責任要求:一是入場銷售者采購、經營進口冷凍冷藏肉類(含水產品,下同)要嚴查“三證”,即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合格證明以及消毒單位出具的消毒證明。對進口冷凍冷藏肉類實施“三專”管理,即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專區售賣,禁止與其他食品混放貯存和銷售;做到“四個不得”,即沒有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合格證明、消毒證明、追溯信息的均不得上市銷售。二是農批市場開辦者對進口冷凍冷藏肉類要加強“三證”查驗,防止未經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的進口冷凍冷藏肉類進入市場。三是省級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從事進口冷凍冷藏肉類經營業務的農批市場和入場銷售者按照當地防控要求,及時向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省級平臺上傳有關信息。四是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強化對第三方冷庫的備案管理,將相關備案信息全部載入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省級平臺,同時加強監督檢查,對采購、經營無法提供“三證”或“三證”不全的進口冷凍冷藏肉類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嚴厲查處,并及時向所在地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報告。
引導農批市場實施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
以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的農批市場改造升級為重要契機,采取“先行先試、重點推進”等方式,引導轄區內交易量較大和輻射范圍較廣的農批市場率先實施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一是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農批市場充分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化技術建設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統,對入場銷售者主體信息、食用農產品進貨信息、交易信息等實施電子信息歸集管理,實現場內銷售的食用農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信息真實、查詢便捷。二是引導農批市場將已建成的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統,主動與本轄區市場監管等部門建設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或平臺實現對接,用信息化技術提效能,用大數據分析找風險,進一步提升農批市場食品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