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泡病是怎么來的?
魚類通過鰓呼吸進入到體內的溶氧,在血液中有2種運輸形式,一種是與血紅蛋白結合的形式來運輸,這種是氧氣在血液中的運輸的主要方式,也比較穩定,另外一種是以物理溶解態的溶解氧的形式運輸。
在早春,光合作用強烈的時候,水體當中的溶氧豐富,血液中的溶解氧也達到飽和,但是,由于魚類是變溫動物,魚類血液的溫度隨著水溫的升高而升高,血液中的溶解氧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溶解態的氧從血液中逸出,在魚類的毛細血管中形成小的氣泡,隨著氣泡的不斷聚集,就形成了氣泡病。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氣泡病多發生在氣溫和水溫快速上升的春季晴好天氣后,特別是春季,持續陰雨后突然持續天晴,對于開花的苗塘,容易爆發氣泡病。
由于大規格魚種的成魚的生理機能以及對機體的自我調節能力遠遠大于魚苗及魚花,因此,氣泡病多發生在魚苗和魚花階段。
氣泡病的預防及處理思路
如果發生氣泡病,處理的思路應該是怎么樣讓積累在毛細血管中的多余的氣體盡快地排出來。
苯扎溴銨屬于表面活性劑,通過使用苯扎溴銨,提高水體表面的通透性,降低水體中的氧分壓,有利于魚類血液中的多余的氧氣通過各種途徑排出來,從而緩解氣泡病。
因此,想辦法降低水體中的溶解氧來源,或者是提高水體的通透性處理魚花氣泡病的根本途徑,在生產中,我們經常會用到苯扎溴銨來處理,用量為100毫升每畝米,根據情況連續使用1-2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氣泡病在水花開花的階段多發,在預防氣泡病的時候,也可以使用苯扎溴銨,用量為50-100毫升每畝,另外,在開花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水不能太淺,因為太淺的話,光照強烈的時候升溫快,容易得氣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