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時代,是科學力量加強的時代,更是“智能”時代。人手一部的手機、隨處可見的電子大熒屏...無一不彰顯了這個時代的特點——智能。除了這些,養豬行業似乎也在為“智能”謀略,這不前段時間“華為養豬”一度沖上熱搜排行榜。讓人不禁疑惑養豬還是人們印象中的“臟亂差”“臭烘烘”“亂糟糟”的代名詞嗎?

事實證明,隨著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養豬早已不是當年的臟亂差的光景了。如今在養豬業,其數字化變革進行的也如火如荼,大型的智能養豬場應運而生,助力養豬業朝著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轉型升級,不少“互聯網大廠”也參與其中。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網易味央豬,早在2009年網易就投身于養豬業,利用互聯網思維差異化去養豬,并將其“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復制”的高效生態養殖模式延續至今...至于京東、阿里、華為則是布局科技養豬,利用新技術對傳統的養殖模式進行改造賦能,服務于養豬行業。所以說,未來養豬業貼上智能、科技的標簽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而且就農牧業來看,其實已經經歷了三次的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革。第一次是軟件時代,也就是信息化發展階段,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主要的關注點 是數據收集和處理的研發,在商業上的應用以EPR軟件為基礎,解決管理效率的問題。
第二次是SAAS時代,也就是互聯網階段,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以實現數據指揮人的應用場景為目標,主要的應用是從垂直行業切入做行業解決方案(MaaS),解決經營效率問題。

第三次是數智時代(數字化、智能化),也就是智聯化階段,以AIOT及算法能力為核心,以實現機器代替人工為目標,最終實現萬物智聯。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從自動化設備、物聯網、智能硬件到智能算法,主要解決的是管理效率,降本增效的問題。
由此,在站立在時代的浪潮之下,各個農牧企業尤其是養豬企業,似乎依靠傳統模式養豬已經無法支撐在非瘟常態化下“后非瘟時代”的企業發展,唯有數智競爭力方能爭奪一席之地!
我們先具體來看看部分豬企智能養殖的情況如何?
牧原股份——5G全覆蓋,讓養豬實現數智化升級
作為當下集約化規模全國第一,全國農牧行業第一的現代化養殖集團企業,科技養殖、智能養豬早已經不是稀奇事了,早在2002年就已經自主研發了自動喂養系統,一名工人可以飼養1500頭豬,而且經過一段時間后,技術 團隊再發力,對智能飼喂、智能環控、養豬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深度研發,現下1名飼養員可以同時飼養2700-3600頭育肥豬,生產效率遠高于國內行業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牧原在內鄉建設的21棟樓房式豬舍,全部建成空氣全過濾的集防病、防臭、防非洲豬瘟的“三防智能豬舍”,徹底打破了傳統的養豬方式。而且5G全覆蓋更是讓養豬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喂料、豬群監測、糞污清理等全部由機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將全部應用到傳統的養殖業。
新希望集團——智能終端統一管理,豬臉識別落地
如同北京項目介紹人宮敬利先生所述,生豬產業正在進行“精細化、設施話、智能化”的變革,尤其是在豬場建設、環境控制、智能飼喂以及智能化飼喂方面,和傳統的養豬業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生態、安全、智能、高效已經成為智能化豬場的最大亮點。

去年新希望智能化養豬場落戶平谷,該豬場把設施可視化、喂養自動化、監控智能化以及循環農業等技術應用到養豬環節,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養殖風險。而且也將豬臉識別運用其中,可以第一時間發生豬只飲食異常,通過智能分析的渠道,幫助飼養員找到異常原因并對癥下藥。
同時豬場內各項參數由智能終端進行統一管理,飼料輸送和投喂等環節不需要人工喂食,全部使用智能化設備,提高工作效率。
揚翔股份——以樓房養豬為載體,打造FPF豬場智能管理平臺系統
揚翔股份的桂妃山智能樓房種豬場就是典型的智能養豬模式,大量運用智能化設備及系統,實現了高度智能化生產運營,豬場通過FPF未來豬場智能管理平臺系統及設備,把“場、豬、物、人”搬上互聯網,在線協同管理,切實達到了“生產高效、環境友好、產品安全、管理先進”的目標。尤其是在種豬場方面,揚翔通過大數據對豬基因進行精準分析,并依靠先進的智能設備為每頭母豬快速配備最合適的公豬精液,大大提高產業效益。
以上種種,無一不體現了養豬技術的更迭換代。不過最終傳導的理念還是為了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式給養殖業的未來帶來新的改變、質的突破,進一步提升養殖效率,釋放人力、物力,大幅度提高豬舍的精細化管理。
不過智能養豬真的靠譜嗎?或者說真的普及嗎?在這個全產業擁抱互聯網的時代,我們不懷疑智能養豬的持續發展與大好前景,也不質疑傳統養殖業能成功邁入新紀元,因為智能養豬是時代發展下的產物,且對養豬行業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已經很多傳統的養豬場正在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未來養豬業變得越來越有科技感,生產效率也會逐步提升。
當然也不乏有人提出智能化養豬是規模豬場的發展道路,對于中小豬場而言,好像沒啥能扯上關系的。確實如此,但也并不能完全這么說,因為在中國養豬業的發展道路中,規模場、中小養豬場相輔相成存在的,或者說都是養豬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化養殖的推動過程中,我們也不能否認會有豬場一躍成為規模豬場,或是有大、中、小豬場形成合作,從而將智能養豬運用其中。
其次就是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會有更多的研發機構和企業投入其中,智能設備的成本有隨之下降的機會,未來更多豬場參與到智能養豬中都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