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營造優良環境,構造第一道防線
水產水產,沒水沒產,養魚先養水,水不行魚肯定不行。決定水體好壞的最終因素在于底質。同時池塘里面的水體是一個生態系統,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它,同時水體也有自我修復的能力??梢赃@樣說,最不可控的就是調水。所以,為養殖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是構筑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其中關鍵環節就是運用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處理動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例如機械清除,投放生石灰消毒殺菌,堿化水質,凈化土壤,潑灑芽孢桿菌等益生菌培植有益菌群,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運用過硫酸氫鉀,氧化底部有機質,殺死弧菌,達到環境保護、拱衛生命和保障生物安全的目的。
研究表明,低品質飼料的使用是養殖水域環境惡化的最主要原因。通常,低質飼料的穩定性差,利用率低,投喂后必然造成飼料中營養素的溶失,殘餌和魚、蝦、貝等排泄物的增多,最終加重水體的負荷,使用優質高效的水產飼料對于降低生產成本,預防病害、保護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
投飼要堅持“四看”、“四定”的原則,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投喂。一般水溫在20度以下,日投喂兩次;水溫在20-25度,日投喂三次;水溫在25-30度時,日投喂四次,每次投喂時間為30-60分鐘,以魚攝食八成飽為宜。讓養殖動物獲得充足全面均衡的營養,構筑起養殖動物疾病防控的第二道防線。
03養好一條腸,構筑第三道防線
腸道是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同時也是重要免疫器官。水產動物腸道壁結構薄,容易遭受損傷特別是飼料中的霉菌毒素、過氧化物質等都可以直接損傷,所以,腸道是構筑生物安全的第三道防線。
1、腸道的重要性
腸道在水產動物中的作用有很多,包括容納和運輸、消化食物、吸收營養、免疫功能,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腸道的消化吸收作用。
養殖過程中腸道的問題越來越多,如腸道出現的炎癥、腸道內壁一層膿液、白便、腸壁變薄、腸道彈性差易扯斷、腸道裹著厚厚的脂肪、套腸問題、腸道寄生蟲、后腸飼料消化不徹底等。一旦腸道出現上面的問題,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變的很差,嚴重限制飼料價值的發揮,無形中拉高了養殖成本降低了養殖效益。
2、如何養好一條腸
1、投喂優質配合飼料。選擇優質蛋白原,且經過超微粉碎,將其添加到飼料中,滋潤和減輕飼料微粒與動物腸道的摩擦,保護腸道。
2、益生菌拌飼投喂。定時將乳酸菌、芽孢桿菌和酵母等拌飼投喂,其中杜仲葉提取物和乳酸菌作用搭配,效果最為突出。杜仲葉提取物能促進有益菌定植腸道,具有占位性保護,能抑制、阻止有害細菌,減少腸炎發生概率。同時,定時拌飼投喂益生菌,動物腸道絨毛會更緊密,消化吸收更好,提高了飼料利用率。
04強化免疫系統,筑造第四道防線
肝臟是魚類重要的腺體和消化代謝器官,魚體內的多種有害物質需要通過肝臟分解,從而將代謝產物轉化為尿素排出體外,其損傷或病變往往會引起魚類營養代謝失調,免疫系統紊亂,抗病力下降,并極易引發其他繼發性疾病的暴發,引起大量死亡。
對于肝臟的保健,首先,堅持定期做預防性保健內服。選擇產品質量有保障的龍昌膽汁酸,按療程足量使用,對養殖魚肝臟疾病進行有效預防。膽汁酸是動物膽汁的主要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魚類肝臟,保肝護肝效果更明顯。
05防治代謝綜合征,筑造第五道防線
高密度放養,長時間高強度飼養,過量或亂用藥對動物代謝器官和系統都會產生較大的毒性作用,從而引起養殖動物機體新陳代謝障礙。表現在肝腫大、輕觸易碎,變色、發黃、發白、發黑,膽囊腫大,膽汁外流,甚至膽囊炎,脾臟腫大。遇到這種情況就要開展治療,這是為動物健康生長和生命安全打造的第五道防線。
針對已經發生肝臟疾病的養殖魚群,首先應根據肝臟疾病的癥狀和其他檢查結果(如是否有腸道寄生蟲等),確認病因。當發現魚群的肝臟疾病表現為綠肝、花斑肝、脂肪肝時,推薦使用龍昌膽汁酸,5~7天即有良好改善;當發現魚群的肝臟疾病表現為白肝、黃肝時,則首先要通過必須的診斷工具,確認主病因,并在主病因(如寄生蟲因素、藥物因素等)清除后,配合膽汁酸進行治療性內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