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有二維碼牌消費者可掃“碼”溯源
探訪首站是位于白云區的安華匯卜蜂蓮花超市,該超市約有兩成冷鏈食品是從境外進口的,每一批次的食品都會經過核酸檢測、消毒等,方可進入銷售環節。在超市冷凍柜前進口食品專區可見,每個進口食品的價格牌上均掛有一個二維碼牌,寫著“食品要安全,上面是冷庫通的‘隨附追溯碼’”。
據介紹,經營者在對商品進行入庫完成后,小程序會自動生成一個隨附二維碼,消費者可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打開“掃一掃”功能進行掃碼,即可獲得該產品的相關信息。進口肉制品的包裝上則標注有分裝日期和原料生產日期,消費者在核對時,主要關注分裝日期是否與二維碼掃出來的信息一致。
工作人員特別提醒,進口食品上的“隨附追溯碼”是一個動態二維碼,碼上的信息是每件產品的產品信息及每次流轉信息,還有每個入庫經營者的名稱,它不可能被復制,也不可能被貼在未經過消殺的冷凍食品上。
“‘隨附追溯碼’就像我們的‘健康碼’一樣,每一個消費者都可以通過掃碼,查到在這個商超里每一批次進口冷凍肉制品和水產品的‘行蹤’、‘證件’”。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可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掃一掃進口冷鏈食品的“隨附追溯碼”,查詢產品信息和相關憑證情況,發現不相符的,可立即撥打12345向監管部門舉報。
入庫前需核酸采樣消殺出庫要有證明和追溯碼
進口冷鏈食品進入商超前,是從不同的口岸、機場等進入境后,通過中間商層層的運輸,從一個冷庫運到下一個的冷庫,最終才會將產品流入消費終端。因此,從進口冷鏈食品的整個流通環節來看,冷庫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如何對冷庫進行監管?以廣州市安得利金盤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冷庫為例,這個冷庫最大庫容量6000噸,目前月吞吐庫容量5000噸,全部是進口冷鏈肉制品和冷藏食品,沒有水產品。冷庫每日的入庫量大約是600噸,出庫量也是500噸左右。
產品入庫前,商戶必需先在廣州市的集中監管倉冷庫通的系統預約入庫,提交海關進口貨物報關單、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再由集中倉的工作人員審核材料后,預約第三方的核酸采樣機構和消殺公司。
預約成功后,全部人員到位,冷柜車輛再指定時間內到達集中倉,第一步先對車輛進行消毒。
開車柜后第一件事,就是對貨物的外包裝、內包裝、內容物、進行核酸采樣,工作人員采樣后將貨物搬進專用隧道式自動消殺機進行件件消殺。之后,將貨物搬運進緩沖倉。等待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后,再轉運至社會倉庫。出庫時,每批貨物都要有集中監管倉出庫證明和冷庫通的“隨附追溯碼”,才能出庫流入市場。
五招做好冷庫監管讓消費者買得安全放心
白云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做好冷庫監管工作,該局主要抓好管理、人員、產品、環境、系統五大方面,即督促冷庫按照“十必須”的要求,落實日常管理;對直接接觸進口冷凍肉制品和水產品從業人員進行登記造冊,要求從業人員每天必須落實健康掃碼、測溫和佩戴口罩等健康管理措施。冷庫直接接觸冷鏈食品的從業人員,要求核酸檢測每3天全覆蓋;進口冷凍肉制品和水產品每批必檢,入庫前外包裝每件清潔消毒,建立核酸檢測和消殺臺賬;重點場所、重點區域重點工具設備的清潔消毒,必須符合相關指引要求。
白云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對進口冷鏈食品進行日常檢查
據了解,冷庫要及時在“冷庫通”錄入進口冷鏈食品出入庫信息。廣州市共有27家集中冷鏈食品監管倉,白云區目前選取4家條件較好且容量較大的冷庫,作為轄區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倉。進入白云區的進口冷鏈食品,須先進入集中監管倉進行采樣核酸檢測和消殺,從進貨源頭落實疫情防控。
白云區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應到正規商家購買進口冷鏈食品,并主動查驗產品“隨附追溯碼”,核對產品信息。期間要規范佩戴口罩,戴一次性手套挑選冷鏈食品,并及時做好手部衛生消毒。加工冷鏈食品時,做好食品盛裝器具的清洗消毒,食品燒熟煮透再食用,讓自己可以買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