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吃得好不好,有沒有生病,一部手機就能實時看到。我們安裝了3套物聯網系統,通過對魚塘水溫、PH值、溶氧量的采集,精準分析水質的變化,掌握魚兒各階段的生長特點。”饒文順開心地說。
據了解,作為三穗縣首個自動化高效循環流水養魚基地,該基地以“全程規劃建基地鏈、產研結合補技術鏈、品牌營銷強銷售鏈、利益共享擴效益鏈”的方式,走出了一條生態漁業綠色發展新路子。
“通過智能化調節溫度、水質,不僅避免了魚兒‘水土不服’,還解決了水產養殖‘靠天吃飯’的困境,非常節能環保,實現養殖廢水‘零排放’、養殖過程‘零用藥’。”饒文順繼續介紹道:“我們養的魚肉質鮮美,口感上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據了解,依托完整產業鏈,目前,該基地有3個育苗孵化車間年可孵化魚苗10億尾,產值約2億元,240畝生態養殖場及50條高效循環養殖槽,年可產商品魚250萬公斤,產值約1億元,水產品加工500萬公斤,產值達1.2億元,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的發展模式,每年能夠帶動周邊170余戶就業。
不僅如此,在瓦寨鎮石家壩蔬菜育苗基地,一臺全自動蔬菜育苗播種機正在工作。以前8至10名工人的工作量,現在只要一臺播種機就可解決。
“這臺機子可一次性完成上土、壓穴、播種、覆土等工作,每小時播種800—1000穴盤,是人工播種的40—50倍。”基地負責人袁家文說道。
在相隔3米的另一座溫室大棚內,記者看到各類種苗長勢良好,綻綠吐翠。“今年我們在選育優質的品種上下足功夫,科學化種植,實現播種、施肥、灑水等環節能科學化管理。”袁家文向記者聊起今年育苗與往年的不同。
從他口中得知,科技育苗后,一畝地能育50萬株苗,能夠供150畝使用,不受自然天氣的影響,可以輕松育出優質的壯苗,品質也提上去了。
目前,該基地已育出3000萬株苗,預計今年能育5000萬株苗,產值可達1000萬元,主要銷往周邊縣市。年均提供就業崗位80余個、年帶動就業人次達16000余人次、年人均務工收入1.76萬元。
“‘大數據養魚’和‘科技育苗’模式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夯實農戶的致富基礎。”三穗縣瓦寨鎮黨委副書記白勝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