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塘村村村委會主任張全杰就打開微信群,邀請朋友們前來村里抓魚、割稻體驗生活。
走進塘村村立體生態種植基地,微風迎面,稻香飄來,稻田里鯉魚跳躍,遠處一群鴨子正在稻田里覓食,一輛現代化稻谷收割機器正在工作,
村民張全春和家人正在收割最后一塊稻谷,看到有人前來,張全春關掉了機器,高興地介紹起今年的收成。
“我家有種植稻谷3畝,養魚900尾,養鴨子60只,今年累計收成4萬多元。”
細數今年的豐收賬,張全春高興得合不攏嘴。
為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三橋鎮塘村村探索發展“稻+魚+鴨”立體生態種養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的魚鴨不能共生的問題,而且還實現了“一田多收”,使農戶增收致富。
三橋壩區是全縣500畝壩區之一,2018年,根據縣里提出“立足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助推群眾致富”的發展思路,在三橋鎮黨委政府統籌下,塘村村村支兩委通過多方調研,反復研判,于2019年開始在壩區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發展“稻+魚+鴨”立體生態種養。
鴨子小時放入稻田里覓食,長大后進行圈養,既解決了鴨子吃魚的問題,而且鴨糞又能給魚和稻谷提供食物和養分。此外,稻田還能給魚鴨提供雜草、蟲和稻花等食物,而魚鴨又可為稻田清除雜草和病蟲,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養出來的魚鴨肉質細嫩緊實、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
目前,三橋鎮塘村村“稻+魚+鴨”立體生態種植養殖面積達210畝,涉及農戶74戶,預計今年能收割稻谷10萬余斤,魚1.5萬余斤,鴨500只,稻谷產值28萬元、魚22.5萬元、鴨子3萬元,達到總產值53.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