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大風陣陣海浪滾滾,站在正在改造的鉆井平臺上,感受不到紋絲的晃動。16日,“挺進深藍”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了位于青島的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項目正在對一鉆井平臺進行改造,未來它將成為冷水團三文魚養殖的中央管理和服務平臺。
眼前的這個龐然大物曾是一個海上鉆井平臺,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項目正在對其改造,將海工裝備領域的鉆井平臺移植到海洋漁業。改造后,它將成為一個生產保障平臺,配套深海養殖網箱使用。“這個平臺可以存放千噸以上的飼料,供魚類使用,為深海養殖提供能源。同時也是管理團隊在海洋里的生活平臺和實驗研究的平臺。”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慶凱說道。
120海里外,全潛式深海養殖裝備“深藍1號”在11月份將迎來新一批的三文魚苗種。2021年6月,“深藍1號”養殖的首批三文魚喜獲豐收,標志著我國首次規?;?a href="http://www.ianwhitcombshow.com/">養殖高價值魚類取得成功,打破了三文魚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國產海水三文魚養殖“零”的突破。
三文魚養殖對水溫有特殊的要求,水溫一般不能超過15度。我國海域水溫普遍在20度以上,不適宜三文魚生長,直至黃海冷水團的發現。試驗區所在的黃海冷水團區域,分為甲、乙兩個區域,總面積553.6平方公里,底層海水溫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適宜鮭鱒魚等三文魚的生長。
深海養殖需要養殖裝備的支撐,創新團隊歷經6年,研發出全球最大的全潛式深海養殖裝備“深藍1號”,攻克了黃海冷水團三文魚養殖在育苗、深遠海養殖、裝備、職能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推動了黃海冷水團鮭鱒魚類綠色養殖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填補了國內外多項海洋科技空白,打破了中國低緯度地區不能養殖冷水三文魚的歷史。
預計到2025年,項目總投資將達到50億元,將建成1個養殖綜合管理中央平臺,12個大型深水網箱,養殖水體達到170萬m³,可生產中高端鮭鱒成品魚800萬尾,年產量4萬噸,帶動就業崗位近萬人,打造百億級深遠海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