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會議由動物環境與福利國際研究中心、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政府、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中國農業大學和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主辦,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和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承辦。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丹麥、意大利等7個國家以及國內的院士、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新聞媒體等300余人通過視頻連線、蒞臨現場方式參會。
本次研討會共進行專題報告47場次,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圍繞“數字化與福利化賦能畜禽健康高效生產”這一主題,從“養殖環境監測、評價和調控”“生產系統與設備”“動物福利監測、評估和改善”“管理和改善動物環境和福利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糞便和病死畜禽管理和副產品開發”五大專題展開研討。
大家集思廣益,分享新觀念,切磋新技術,碰撞出了光彩奪目的思想火花。既深入交流了動物環境與福利化養殖領域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又精辟論述了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賦能畜牧業發展;既緊密結合了畜牧業生產實際和發展態勢,又充分利用了全球相關科研院所的優勢平臺和智力資源探討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畜牧業引進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生產技術,貯備了科研項目和人才,有力推動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今年組委會積極探索國際學術交流的全新模式,采用同傳直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會議。國內外參會人員紛紛表示,這次會議涵蓋了領域內的熱點、焦點,開拓了眼界,互通了經驗,有著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體驗,對促進交流合作、指導學術進步有重要意義。此外,會議專家還頒發了2021ISAEW研究生優秀論文及報告獎,來自國內外的10名優秀研究生獲此嘉獎,參會的國內外業內知名教授和專家學者對青年學者所作的報告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已經達到國際水平,也讓我們看到了畜牧業發展后繼有人。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得益于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承辦。在特殊時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探求新知識、新技術和新觀點的高水準信息交流平臺,匯聚了行業智慧,彰顯了科技力量,讓科研創新和技術引領成為畜牧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最亮底色。
據了解,作為承辦單位之一的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長期致力于動物環境和福利化養殖方面的科學研究與應用示范。特別是近年來全球對非洲豬瘟的防控、智能化養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的需求旺盛,該院與國內外知名研發機構密切合作,加強了非洲豬瘟疫苗研究用SPF豬、人源化抗體動物、蠶絲人工神經、智慧豬場、糞污標準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轉化,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動物環境和福利化養殖的進程,為我國、全球的畜牧業發展和人類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3月,由該院牽頭的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獲科技部批準建設,該中心是“十三五”以來全國農業領域首個、目前畜牧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中心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聚焦生豬產業技術領域,構建“總部 分中心 創新聯合體 示范站 國際研發機構 基地和平臺”創新空間體系,通過建設“五大”科研條件平臺及創新團隊,以打破種業、養殖、疫病防控“三大”關鍵核心技術瓶頸為抓手,整合聚集國內外生豬技術創新資源和產業化龍頭企業,構建全國一盤棋大格局,將為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技術供給,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術創新服務,為成果轉化與企業孵化提供平臺支撐。
“目前,研討會已成功舉辦了7次,已成為國內外畜禽環境與動物福利領域內著名的品牌研討會之一。”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相關領導表示,他們將繼續發揮這一品牌的作用和效應,以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為契機,堅持交流合作、共謀發展,給予有志在畜牧科研領域干事創業的人才更多的平臺和機會,希望年輕一代畜牧科技工作者能扛起“畜牧強國”的重任,圍繞“智慧畜牧養殖業”,為新時代、新征程的畜牧業前沿探索和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