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靠山漁場負責人介紹,以前在壞天氣的時候,只能成天成宿地盯著魚塘,既怕魚塘水中的氨氮含量發生變化,影響魚苗生長,更怕溶氧量不夠引發魚大量死亡。隨著“互聯網+”操控平臺在魚塘的投運,不但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即使離開魚塘幾天,也能隨時隨地掌握魚塘的情況了。過去,靠山漁場信息閉塞,知名度不高,每年的春天都出現賣魚難的現象,魚苗、魚種銷售壓塘,給漁場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秋天,魚的銷售渠道窄,等客上門,幾萬斤成魚都要賣到上凍?,F在,為解決這些問題,漁場安裝了和國家農業部漁業局辦的“全國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相聯結的“互聯網+”平臺,可以實時自動監管上傳每個塘口的苗種、投入品和流通等信息;可通過平臺上傳信息,實時進行遠程魚病會診;利用無線網絡,通過手機控制投餌機、增氧機、監控設備等管理漁場;通過信息上傳,讓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都能了解靠山漁場的好種苗、好魚,并且可以在網上進行交易。
據了解,“智能養魚”給靠山漁場帶來的好處主要有三點:一是降低了飼養成本。以前漁場至少需要5名員工,現在啟用自動投餌機、氧泵和監控系統后,只需在電腦上設定相應的程序,需要投餌時或者魚塘缺氧時全部實現自能化,只需2人就能管理好漁場,僅人工費一年就能減少支出5萬多元。二是為從事其他農業生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為了加強管理,以前要有人常年堅守在漁場,抽不出身去干其他事情?,F在通過監控平臺的建設,一個全景旋轉攝像頭就像一個機器人一樣監控全場。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拿著一部智能手機,通過屏幕就能知道漁場的一切情況。三是讓產品實現了網上銷售。由于智能識別系統具有產品可追溯功能,魚池老板和廣大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實時關注漁場,整個飼養過程便盡收眼底,增加了他們對漁場的信任度,紛紛前來購買魚苗、魚種和商品魚,使漁場效益大增。
該縣水產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靠山漁場將增加一些市場銷路好、價格高的品種,實現提質增效。并且還將對漁場環境進一步美化改造,部分池塘搞觀賞魚養殖,擴大休閑養殖投入。除了利用現有渠道銷售外,還要進行品牌生產、品牌宣傳,利用互聯網平臺為漁場生產的綠色、無公害“沃野豐年”、“龍疆鱻”品牌魚類賣出好價錢,把靠山漁場做大做強。